廉政要闻
廉政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廉政要闻

【观察】从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看当代中国的开放与自信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日期:2018-11-09浏览次数: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彰显了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心和决心、责任和担当。

新举措——

17个“中国将” 展示开放鲜明立场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的上海开幕。习近平站在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全球治理大局的高度,准确把脉经济全球化的困难挑战,从历史、当下、未来三个层面阐释开放合作的重要意义,用17个“中国将”,向参会的五大洲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以及3600多家企业阐明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坚定举措。——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中国将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抓紧研究提出海南分步骤、分阶段建设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

——中国将加快出台外商投资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

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这些实打实的新举措,是继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中国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措施后的进一步深化,彰显了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与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建设平等竞争、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经济,继续发挥世界经济压舱石积极作用的坚定决心。

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上海,开放新高地的标识也将越发鲜明:

——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新步伐——

52次提到“开放” 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6年前,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第一站是深圳。今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深圳考察调研,并参观 “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创造新的更大奇迹需要在新征程中迈出新步伐。如何迈,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已给出答案。他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论坛闭幕后不久,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时又指出,“我们将在开放的环境中适应开放,在开放的环境中赢得发展。”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7个月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加快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程。

有媒体梳理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发现,在这场40分钟的演讲中,“开放”一词共出现52次之多。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挑战和困难重重,如何才能书写国际经贸合作新篇章?如何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主席以“三个坚持”为我们指明方向—— “坚持开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间”“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从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到举办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中国行动成为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中国理念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广泛共识,中国方案为解决全球治理和国际经济问题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一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庄严承诺言犹在耳。一年多来,这一承诺正在一步步兑现。

新论断——

“三个不会停滞” 让世界吃下定心丸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将总结经验、乘势而上,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历史一再证明,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时强调。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大力推进改革的同时,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更加坚定,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正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任何征程都非一帆风顺。毋庸讳言,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面对挑战,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又明确提出“三个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进而提出——

各国应该坚持开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间;

各国应该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各国应该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拿出更大勇气,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重申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这“四个始终”是中国的承诺,更是中国的底气和信心。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进入新时代,开放自信的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挑战,与世界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田国垒 徐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