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

【案例分析】错位的“成功”

信息来源:开云官方平台app发布日期:2012-11-13浏览次数:

菁是个文静而端丽的女孩。我给菁的班级上心理课,她的一帮好友很喜欢我的课,常来“畅想园”(我的心理工作室)诉说她们的烦恼、欢乐与秘密。菁有时随着她们一起来,但多半只是坐在一边微笑而不开口。
  一天,菁满脸愁容地找到我:“老师,我想和您单独谈谈。”我随即关上了门。菁双手绞了一会儿,终于开口说:“老师.我做了一些很不好的事,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做。”我静静地看着她。停了一会儿,菁开始断断续续地讲述。
  菁放学后常去书店、礼品店、超市闲逛。有一次,不知怎么回事,她突然产生了一种想偷东西的念头,于是趁人不备将一件文具藏到口袋中,伴着一阵心的狂跳很快走出商店。回到家中,看着偷来的文具,她产生了一种从来没有的兴奋感。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只要一到商店,菁就想顺手牵羊“带”走些东西。如能得手便感到很刺激,无法得手心里就觉得憋得难受。菁告诉我,其实自己并不需要那些东西,她常将偷来的东西送给同学。只是每次得手后,都会有种莫名的快感!然而,事后又会很紧张,常常自责,想不干又控制不了自己,常处于极端矛盾之中。最近,菁和同学一起逛超市时忍不住又偷了一件文具,恰被同学发现。在她的再三
恳求下,这位同学答应不张扬出去,但再不愿也不敢和她同行。于是,菁来向我求助。
  从她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菁从小聪明活泼,父母对她的期望值很高,从小就让她学很多她不感兴趣的东西,如舞蹈、乐器、英语等。上了小学后,父母对她的学习一直抓得很紧。为了让她的成绩保持在班级前三名,每天除了学校作业外,还有大量的家庭作业,每逢双休日还得外出补课。于是,菁开始用拖拉作业的方法逃避家庭作业,而后连学校的作业也少做或不做,成绩每况愈下,引起父母和老师的不满。菁觉得自己很失败,越来越沉默寡言。自从她第一次在超市得手后,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刺激和兴奋,从此便欲罢不能。
  在和菁的谈话中,我发现她的行为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思想道德问题,其中隐藏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需要的错位(成功心理获得满足的需要)及潜意识中自我防卫的逆反心理(报复的快感)。
  首先,菁从小被父母强迫学习许多她不感兴趣的东西,小小年龄的她除了顺从之外别无他法。上学后过高的家庭期望值反使菁产生厌学心理,而学习成绩下降又使她越来越自卑,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取得好成绩,受到师长和同学的认同。由于反复失败,这种愿望会被压抑到心灵深处,甚至在不能顺利实现时,成功的愿望就以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菁就在这种失败与不成熟的渴望成功的心态中,追求错位的“成功”,以此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其次,菁在谈话中承认自己有一种报复的快感。过高的期望值使她在被束缚、被压抑与自由发展的矛盾中痛苦不堪,无法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更无力反抗,但在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影响下,潜意识中的不满、报复心理便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菁难以自拔是因为她虽然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被容许的,但这种行为却能给她带来“成功”的快感。
  通过交谈我了解到,菁的“拿”与“不拿”有着激烈的内心冲突.她最担心的是被人揭发的难堪和难以预料的后果,而不被人发现恰恰是她“成功”的基点,这是她欲罢不能的根本矛盾所在。针对此原因,我给菁进行了心理治疗。
  第一,和菁一起分析这种不良行为的潜意识根源,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就领悟到自己错位的成功和报复心理对自己成长的不利。
  第二,勇敢面对自己,痛下决心,坚决不给自己重犯的机会。在我的鼓励下,菁作出了选择:把一切告诉家人,在他们的陪同下,把所偷的物品和钱款送回商店,争取谅解。
  第三,厌恶疗法。在我的指导下,菁进行了“想拿”和“被抓后”的情景想象,她感到害怕极了。
  第四,帮助菁认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让她发现与开拓自己真正的兴趣,鼓励她多与同学交谈,积极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
  不久,我高兴地看到,菁不仅学习成绩有了进步,而且和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我想,她一定会拥有真正的成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