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是一个最美丽的问题,又是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是经常出现于一个人的脑海,它只是短暂的停留。就是这一短暂的停留,却成为了一个人一生中最难的和最美丽的追忆。
当你停于这个问题时,你是如此的纠结,如此的分裂,如此的痛不欲生。如此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却没有一个词语可以表达,你感到了自己的无力和无奈。它是如此的靠近,“我”第一次离你如此之近,只有半层纸的距离,你却戳不破它。你岂能甘心,你是如此的强大,怎么会不知道自己是谁?怎么竟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你就是不知道。于是,你终于苦笑着转过身去,把自己再次埋于幸福的事物中,埋于外界问题的思维中。
明明感觉到自我的存在了,明明感觉到背后的那个我了,为什么会回答不出呢?
这里面有着生命、自我、思维三个层面的原因。其实,这是人生的本质。
让我们抬起头来看上面的蓝天,那就是生命。生命是如此的深邃,深远,你并没有时时看到它,因为你害怕于它。但是你来自于它。
我们还看见了,蓝天下有优美的白云。那是谁?那就是你的自我,你的执着,你时时放不下的东西。那是你的牵挂,所以,你感到它是最美丽的。它尽管不是蓝天,但它离蓝天如此之近,因此,它经常自以为是的认为一切都是它的,一切都是它产生的。
我们还看见了白云下的雾霾。那是什么,那是我们的思维和情绪。我们的思维和情绪如此之大,所以,我们经常看不见里面的生命和自我。我们随着雾霾翻涌,我们从一片雾霾来到了另一片雾霾。只有在雾霾的间隙,我们可以看见白云,在白云的间隙,我们可以看见蓝天。
这就是我们平常的感觉,我们一直在思维和情绪里,有时我们会看见自我,有时我们会看见生命。但这样的机会不是很多。
当我们停下来,有时是幸福的停下来,有时是悲伤的停下来。这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当我们幸福的停下来,我们看见了生命的真相,并且沉迷于它。我们不会问为什么,我们只是随着它走。快乐在你的全身,快乐在全世界里。
当我们悲伤的停下来,当我们无奈的停下来,当思维解决不了自我的满足,自我不能摆脱生命的消融,思维逐渐屈服,雾霾逐渐消失。这时会发生什么呢?
这时思维背后的自我会清晰的显现出来。自我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同时自我从来没有这么孤独,自我从来没有这么没有安全感。自我一直都在思维的背后,思维一直是自我的护城河。在思维里,自我从来不用考虑自己,它是那么的安全,那么的无忧,以至于它会认为它就是情绪和思维了。白云有时会把自己认同于雾霾,当它需要的时候,当它需要安全的时候。
当雾霾终于散去,会发生什么呢?这时,思维就像游动的幽灵,孤孤单单的在寻找依靠,孤孤单单的在寻找自己。因为它从来没有从这个方向看过自己,从这个方向看过来,自我只剩下了一个念头,自己就是这个念头。念头是如此的弱小,如此的空虚。
然后,当强大的思维散去时,自我显现后,自我背后的生命也就显现出来。生命是蓝天,是一个空,但那就是生命。生命没有具体,生命是强大的空,强大的感觉。生命没有边界,生命是自由。
这时自我没有了思维的防护,它孤零零的在空的边缘徘徊、游荡、挣扎。它还没有落入生命的空里,它还很难把自己认同于这个空。
因为它一直把自己认同于有边界的思维和情绪,把自己认同于外界的事物。因此它无法认同于自己是一个空。同时,这个空随时像一个凶手,像一个漩涡,它随时都可以杀死和湮没这个“我“,所以,自我没有勇气把自己认同与空。
这就是逻辑,这就是真相,“我“感到了自己的空,但又不把自己认同于这个空,自我又失去了外围认同的边界,于是便产生了 “我是谁”这个问题。然后它把它变成一个思维,仔细玩味。直到疲倦,直到索然而去。
所以,这个美丽的问题一直没有答案。它就像百花园里的花,别的花随着时间惆落,只有这一朵花长盛不衰。
因为它的土壤在,它的营养在,所以,它就一直开在人们的思维中。它开在哲学家的思维里,它同时也开在普通人的思维里。这种情形所有人都会遇到。
那么,如何回答它呢?它无法启齿。
因为,自我尽管不认同自我是一个空,但它就是一个空。所以,怎么回答呢?怎么去说一个空是什么呢?怎么去说一个感觉是什么呢?
这时,它可以在那个问题中挺住,在自我和空的边缘挺住,然后产生一点喜悦,让喜悦成为催化剂,借助喜悦的力量,“我”迅速就会在空中融化,那就是最好的回答。
喜悦是最好的力量,喜悦是最神秘的力量,它产生于遥远的未知,它又伴随周围。它没有条件,它是唯一没有条件的情绪,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只有一个条件:只要你了解。只要你了解它的存在,它的力量。
当自我融化于蓝天,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它是那么的愉快,它看到了生命的真相,它随着真相涌动。它看到了我就是我,这就是答案。(来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