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闻播报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心闻播报 心闻播报

成功,我不配?——冒名顶替综合症

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4-04-30浏览次数:

考试取得佳绩,职位晋升,拥有一位“闪闪发光”的伴侣……这些本都是令他人艳羡,“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幸福事,然而,你是否出现过一种奇怪的感觉:面对鲜花和掌声,不仅没感到有多快乐,反而出现了一种“我当之有愧”的自我怀疑感。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面对自己的成就,深信自己“并不配”,并总是害怕有人来戳穿这个“我并不配”的“事实”的恐惧感。伴随着这些感受,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冒名顶替者(impostor)”。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冒名顶替综合症”。

这种心理现象最早是临床心理学家保琳和她的同事苏珊在做心理咨询时发现的。她们发现,在来访者中,那些非常成功的女性(150个在不同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常常感觉自己把别人骗了,其实自己并没有他人想象的那样聪明,并总产生一些诸如“学校录取我是因为教授们判断失误,给出的评分过高,我获得这个学位是因为我交上好运了”的想法。保琳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冒名顶替者循环周期,当一个人面临与成就相关的任务时,TA会感到焦虑、自我怀疑和担忧;这种情绪可能会促进TA对任务进行过度的准备或者拖延任务的进行(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任务完成后,TA会暂时感到一阵解脱,同时通过将成功归因于努力(对任务进行了过度准备)或运气(对任务进行了拖延)来贬低任何积极的反馈;解脱的感觉最终消散,“冒名顶替综合症患者”会开始觉得自己像个骗子,TA们会怀疑自己,并可能开始感到沮丧或焦虑。上述过程循环往复。

当然,这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十分普遍,研究者们对“冒名顶替综合症”也不再局限于病理学上的讨论,只要当一个人无法将获得的成功正确内化归因,这种“冒名顶替者”的感受症状都可能发生。

“冒名顶替综合症”的影响是双重性的。一方面,冒名顶替综合症“患者”更有可能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工作生产力也保持较高,不受人际交往效能影响;另一方面,“冒名顶替综合症”可导致自我设障,也降低了幸福感。综合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来看,尽管冒名顶替综合症似乎会产生补偿效应,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影响而去忽视问题的本质。也许有冒名顶替综合症的人群可能具有为他们赢得客观事实上的成功的特质,是一种正向的结果,但不意味着这种问题可以被忽视甚至值得我们去发展,因为它仍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相反地,我们可以寻求更加平衡、更加健康的方式来创造成功的机会。

俗话说,“穷理必穷其源”。想要缓解“冒名顶替综合症”,首先需要我们了解清楚引发这种症状的因素,治标治本。“冒名顶替综合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个人性格特质,家庭的影响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了解了引发“冒名顶替综合症”的因素后,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了。第一,将你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避免陷入自我沉思。第二,将事实从感受中分离,聚焦于事实,可以尝试SWOT分析法,审视你现在所具有的长处(Strengths)与短处(Weakness),以及所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第三,观察自己的工作状态,正确归因,当任务完成之后,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品质,为自己感到自豪。不要总是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运气”之类的外部因素,多审视一下如“自身能力”等内部因素,比如把你的努力归结为“我正在展示我的能力”而不是“我要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第四,多欣赏一下自己的长处,不要畏惧“自我推销”。时常提醒自己“人无完人”,毕竟“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总是将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对比是无法让我们正确、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最后的最后,如果你长期处在“冒名顶替综合症”的困境,可以考虑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听取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转载:京师心理大学堂

    Baidu
    map